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深入河北怀来县实地调研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的概念,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构思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蓝图。为了实现北京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协调、对接与科学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京津冀三地融合、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9月29日至30日,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张贵祥教授带领研究生武于非、张少鹏、石利斌等,深入北京周边的怀来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考查调研。
河北省怀来县地处北京市西北部,东南分别与北京市延庆县、昌平区和门头沟区接壤,处于首都上风上水的特殊区位,对北京具有特殊的饮用水源地、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生态屏障功能。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库区主体、及其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主要位于这里。官厅水库在一定程度下可以缓解北京严重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另外,怀来也是北方沙尘暴入侵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水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当地工业化、城市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一定矛盾,迫切需要协调合作发展,以实现共赢。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形成一环-四区-六基地的产业空间,建成三大产业发展新区(或三片卫星城),包括京北生态新区、北三县新区、涿州新区,其中京北生态新区由怀来、涿鹿区域构成。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考察团重点走访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在怀来县的建设管理机构、怀来县政府办、发改委、林业局、国土资源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城建局等部门,与相关领导做了深入细致的访谈记录,探讨了各个部门在“十二五”期间将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另外,在调研期间他们还深入到月亮岛中德合作的“黑土洼人工湿地工程区”、“官厅水库库滨护岸示范工程区” 、库区周边云静等葡萄园(号称“中国葡萄之乡”)、怀来县京西果菜批发市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增加了对官厅水库水质情况和对入库水质的湿地净化效果的感性认识,了解京西“绿植”无公害农副产品配送中心等业务,特别是果菜绿色检验技术工艺流程。
张贵祥近年来一直关注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功能区的协调发展问题,他希望两地通过经济技术合作、对口支援、产业转移与辐射、生态补偿、行政区划合并等多种手段和方式,最终解决城市水源地跨界协调、经济与生态协调等问题,持续保障官厅水库流域饮用水、风沙源的功能,缓解北京的“水资源匮乏问题”。在本项目研究中,课题组还探讨了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与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高效化的关系,希望能够通过生态补偿与管理、土地管理等多种机制,来实现水源生态保护目标及“谁污染谁治理”、“受益者付费、建设者得到补偿”的生态补偿规则,这对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研究及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张贵祥教授带学生考察入库河口湿地工程净化水质后的出水口
考察黑土洼人工湿地工程

官厅水库岸边合影留念

2011年10月城市学院部分师生考察天津城市规划展及意大利风情区

考察黑土洼人工湿地工程

官厅水库岸边合影留念

2011年10月城市学院部分师生考察天津城市规划展及意大利风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