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1年4月21日至26日,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祝尔娟教授等一行14人对深圳、广州、珠海、佛山、肇庆等城市进行了学习考察。
在深圳,深圳市委党校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袁晓江教授全面、系统地向老师们介绍了珠三角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以及区域一体化进程。他说,珠三角地区土地面积4169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3%和全国土地面积的0.43%,但其GDP却占到全省的83%和全国的10%。在珠三角的核心区直径200公里内有五大国际机场:香港、广州、深圳、澳门、珠海;核心区直径100公里有7大国际集装箱港口:香港、深圳、广州、澳门、珠海、东莞、惠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我国三大都市圈之一,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将珠三角的产业定位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即要把珠三角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会展品牌、世界一流物流中心、世界级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国际汽车制造基地、世界级大型修造船基地、世界先进水平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全球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带。未来的珠三角产业布局将是:广州(汽车制造)、佛山(汽车配件)、肇庆(金属加工)、江门(机械制造)、中山(船舶制造)、珠海(装备制造)、深圳(电子信息)、惠州(石油化工)、东莞(电子信息)。区域一体化将重点建设广佛经济圈、广佛肇经济圈、珠江口东岸经济圈、珠江口西岸经济圈、深港经济圈和珠澳经济圈。深圳的战略定位将是“一区四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先进城市。
在广州市,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白国强教授重点介绍了珠三角一体化、产业升级、产业集聚、产业转移、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港口群建设、粤港合作等问题,并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白国强指出,未来的珠三角将重点建设深圳前海、珠海的横琴岛以及广州的南沙区,将其作为与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作为推动珠三角未来发展的三个增长点。
该团队还考察了佛山、肇庆和珠海三个城市。在珠海参观了韬博平板照明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听取了公司负责人关于照明设备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特点、市场前景以及经营理念等详细介绍。通过五个城市的学习考察和交流座谈,大家对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实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区域产业分工与空间布局、中小城市实力与发展势头、深港一体化、广佛一体化以及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等有了近距离接触、深切感受和深入认识,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对加快京津冀地区发展的重要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