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喜获全国优秀皮书总报告一等奖
特大城市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中心 叶堂林
在2014年8月“第十五次全国皮书年会”上,我校京津冀蓝皮书(2013)总报告《京津冀承载力的基本现状与发展对策》获得全国第五届“优秀皮书报告”一等奖。会上,中国社科院李扬副院长宣读了全国第五届“优秀皮书奖”评奖结果。在2013年版各类皮书(全国参评249种)综合评价排名中,我校京津冀蓝皮书(2013)位列第3名,在地方发展类蓝皮书中(全国参评80种)排名第1。
据悉,自1992年首次推出皮书到现在,全国已达到300多种。由于坚持原创性、实证性、前沿性、时效性和权威性,已经成为国内最具社会影响力、覆盖面广、应用性强的中国社会科学界重要的学术品牌和智库产品。由我校牵头、京津冀三地学者共同研创的“京津冀蓝皮书”自2012年以来连续出版了三部,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社科文献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此次获得一等奖,充分反映了业内专家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研创成果的普遍认可。我校祝尔娟教授带领的京津冀蓝皮书部分主创人员参加了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地方社科院以及高校、政府研究机构等近40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本次全国皮书年会,除了颁发第五届“优秀皮书奖”,还围绕“大数据时代的皮书研创”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报告、主题论坛、圆桌会议等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贵州省副省长何力、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孔令中、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姜培茂等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李扬副院长强调,皮书研究团队要有“大数据”和“智库建设”的意识。要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以及关联度分析,挖掘经济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从历史经验和发展现状来进行未来趋势判断,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参考。要保证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保持作者队伍的稳定性。要有咨政意识,针对社会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基于科学数据分析的预测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