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特大城市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
2015年7月10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丽娜主持的“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特大城市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课题在博纳楼511会议室开题。该课题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社科联学术部主任李志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蒋三庚教授、法学院院长喻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瑞昌、劳动经济学院教授朱俊生,作为受邀咨询专家,参加了本次课题开题。

首先,蒋三庚强调,课题项目需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并重视成果的转化,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达到开题制订的两个指标。并希望到场专家可以为本课题“把脉”,给课题组提出建设性意见。李丽娜详细介绍了本次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人员安排等具体内容。李丽娜强调城市文化建设议题涉及面较大,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应该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她觉得本次课题主要侧重互联网时代特大城市的竞争力提升方式研究。主要从政府、市民和媒体三个重点切入。包括互联网条件下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互联网条件下的市民素质提升;网络媒体在提升市民素质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课题小组拟通过网站建设状况研究及问卷调查的方式梳理特大城市现有文化建设的政策举措,提出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特大城市文化建设的策略。

喻中就课题内容与生成预期成果给出了宝贵意见。喻中希望课题组进一步思考成果读者定位这一重要问题并提出政治文化竞争力与感召力问题,建议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思考几个相关范畴如公共权益与资本、城市文化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等问题。王瑞昌认为课题思路框架合理科学,涵盖政府、媒体与民众十分全面。接着详细阐述了他对 “人情味”文化的理解以及市民的主动参与对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李志东指出,特大城市研究不能局限于研究中国特大城市,应该在与国外特大城市文化建设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展开研究,城市文化研究应该以市民素质提升为建设核心。朱俊生深刻阐释了文化的内涵以及他对文化价值的思考,他认为,多元文化趋势下国民的价值认同是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保证。同时朱俊生为课题组推荐了许多文化类书籍资料。课题组成员王晓红和王靖华,也就一些具体的问题,谈了个人的理解并征求专家意见。

本次课题开题,以特大城市文化建设为主题,融合多人文学科学术资源,邀请了领导与专家共同指导与讨论,意图为特大城市文化建设研究贡献一份力量。经过专家们热烈而坦诚的讨论,“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特大城市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