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圈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学术创新团队举行专家论证会

 
  2011年4月16,由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彭文英教授率领的“首都圈生态文明建设”学术创新团队在西国贸大酒店举行了团队成立暨研究专家论证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张文忠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张科利教授和赵烨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王晓燕教授、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建民博士,我校区域经济学科带头人张强教授及团队成员参加了会议。
“首都圈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学术创新团队为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项目。该团队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需要、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以及我校区域经济师资特质等基础上创建的。在团队建设伊始之年,团队成立暨研究专家论证会对明确研究目标、找准科学问题、合理分解研究内容、高效建设团队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团队带头人彭文英教授代表全体成员就研究缘由、研究思路及内容、组织与分工等进行了汇报,重点阐释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和建设体系,强调指出该团队主要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架构与现实阶段性”、“土地生态系统与生态管理”、“水生态保护及其机制创新”、“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都市型农业生态文明与生态型农村社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景观建设”六个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六个研究方向的创新成果预期目标。
与会专家及团队成员进行了研讨。张强教授就团队建设重要性及发展前景作了重要发言。谷树忠教授强调研究伊始要理清首都圈与生态文明的内涵和范畴,并重视生态文明评价及其时间的持续性和空间的整体性,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刘建民博士提出要理清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研究路径上可选择一些重点案例,对团队的实操性政策建议成果提出了建议。张文忠研究员从项目的切入点、科学问题、方法路径和项目成果出口等几方面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张科利教授对研究切入点、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作了论述,强调研究要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作为主线,以服务于首都北京为目标,突出经济与服务特色。赵烨教授剖析了生态文明内涵,重点就土地生态评估、资源利用研究给予了建议,并强调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及技术的重要性,建议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宣传基地。王晓燕教授从生态文明评价、水源地保护、公众参与等角度进行了重点论述。
团队成员也就各自领域的研究问题进行了交流。张贵祥教授提出智能生态问题,单吉堃博士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中人的因素问题、碳排放问题等。最后,团队成员一致认为,专家们的建议使得研究思路更加清晰,有信心实现预期目标,取得创新性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彭文英教授在论证会上做主题发言


  
张强教授在论证会上发言